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AI 聊天升级为个性化助手,完全适应你的需求和想法。它作为设备助手,让你能用对话完成任务,根据习惯自动调整功能,简单易用。举例:你说"想放松",它就能根据你的喜好准备娱乐、食物和环境,像懂你的朋友一样。
aiOS AI 操作系统
什么是对话式操作系统?
对话式操作系统就像一个聪明的小助手。你不需要点按钮或找菜单,只要直接告诉电脑你想做什么就行了。它会听懂你的话,然后帮你完成任务。这项新技术正在成为现实。以后用电脑会变得更简单,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。
主要特点:
- 信息主动服务:你不用去找信息,系统会根据你的需要主动把信息带给你。
- 懂得你的情况:系统会记住你的习惯、所在位置等信息,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。
- 全方位感知:系统不仅能听懂你说的话,还会考虑时间、你的行为等各种信息。
- 软件互相配合:你不用关心具体用哪个软件,系统会自动帮你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任务。

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:手电筒功能。以前,手电筒是App Store里的一个单独应用。后来,苹果把它直接加入了iOS系统的控制中心。这个变化告诉我们,一些常用功能会慢慢变成系统的基本功能。aiOS也在走这条路,不过是用人工智能来实现这种转变。
aiOS 的核心功能:
- 智能理解场景(Same context):aiOS 让 AI 更懂你,它能实时了解你在设备上做什么,不像现在的 AI 助手那样经常搞不清状况。
- 全方位接收信息(Everything is an input):系统会理解你说的话、看的内容,还有你的操作习惯,让交互更自然。
未来目标:软件无缝协作
设计师 Alexander Obenauer 设想了一个很棒的例子:你可以在同一个界面上同时处理待办事项和邮件。比如,你能直接在任务列表里看到和编辑邮件,不用来回切换程序,特别方便。
重要设计思路:
- 把每个软件都设计成可以随时调用的功能模块
- 不同功能之间可以互相分享信息
- 用户不用在不同界面间跳来跳去,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界面完成所有工作
- 这种设计把重点从"软件"转移到"用户实际需求"上
AI as a product 独立存在的产品
AI 不再只是手机或 app 里的功能,而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硬件产品,能与你对话互动,自动理解你的身份、行为和需求。它通过环境感知自动生成上下文,包括定位、声音和视觉信息。这虽有隐私风险,但将彻底改变生活。这是 AI 从"软件功能"到"实体化、随身化"的转变。
关键特征:
- 设备操作简单(Easy to use the device):操作超级简单,说话就能用
- 适用于各年龄层(Accessible for all age groups):老人小孩都能用,门槛低
- 输入输出一体化(Everything in = Everything out):你说的、做的、周围的一切,它都能当作线索来服务你
- 应用互联互通(Apps are interoperable):各个 app 的功能被打通整合,一句话就能完成跨 app 操作

Rabbit R1 是典型的 “AI as a product” 模式代表 —— AI 不再只是 app 或功能,而是变成了一个有形、有界面、有交互的独立硬件设备。以下是其设计结构与交互逻辑的关键组成:
入口触点(Entry touch points)
Rabbit R1 的交互是多模态的,这种设计既保留“对话式控制”的优势,又支持实体交互,使 AI 操作更具物理存在感。
- 按钮激活语音:一键唤醒 AI
- 摄像头识别视觉场景:可“看懂”用户展示的内容
- 屏幕触控操作:支持触摸点击以执行命令或确认
主要 AI–UX 交互(Main AI–UX interaction)
不靠图形界面导航,而是靠语言和行为来驱动任务完成。
- 用户通过语音或摄像操作触发任务(如查询菜单、下单)
- 屏幕上显示结果与确认信息(例如 ETA 时间、价格明细等)
- 部分操作无需用户明确输入,AI 会根据环境自动反馈
非 AI 交互(Non-AI interaction)
设备仍保留一些基本硬件功能,如通过滚轮调节亮度。这种设计提供了备用或低功耗操作方式,增强了可用性。
加载状态(Loading state)
- 当 AI 正在处理时,会显示跳动的兔子动画作为反馈
- 同时结合文字提示与语音,提升等待过程中的体验感与可感知性
- 设计上采用拟人化角色让用户感知“AI 正在努力为你服务”
结果输出(Example output)
- 显示形式以“卡片化”界面为主,突出价格、时间等关键信息
- 简洁直观,适合手持快速浏览
包装设计(Bonus – Physical packaging)
附赠硬质透明盒包装,强化“产品感”,提升用户对 AI 设备作为“实体商品”的认知

Humane AI Pin 是“AI as a product”模式的前沿代表之一,它的创新点在于:无屏幕 + 可穿戴 + 多模态输入。目标是打造一款无需手机、通过 AI 就能与你全天互动的“AI 穿戴助手”。
入口触点(Entry touch points)
- AI Pin 通过磁吸固定在胸前,点击实体按钮即可激活
- 其自带摄像头、麦克风与投影组件,可感知并响应周围环境与语音指令
主要 AI–UX 交互(Main AI–UX interaction)
- 核心特色:用手掌作为“屏幕”,AI Pin 会将信息投影到你的手上
- 用户通过挥手、滑动、捏合等手势与投影内容交互
- 示例中显示用户通过手势控制翻页或执行指令,完全不依赖传统屏幕界面
- 显示内容包含时间、提醒等实用信息,实现“随身智能助理”的设想
多模态输入(Multimodal input)
- 语音:与 AI 的主要沟通方式
- 视觉(通过摄像头):例如用户说“Look at this...”,AI 会调用摄像头识别场景
- 手势识别:滑动、张手、点指等手势被用作交互方式
这种多模态系统实现了“无界面交互”,强调人与 AI 的自然融合。
AI 加载状态(Loading state)
- 与 Rabbit R1 相比,这里更极简:AI 处理时几乎没有视觉反馈,甚至模拟“尴尬的静默”
- 这引发关于“用户可感知性”的设计挑战:AI 无回应时,用户能否判断正在进行处理?
总结点:
- 不需要屏幕、也不需要 app 界面
- 一句话 + 一个手势,你就能控制 AI
- AI 是穿戴式的,始终与你在一起
- 体验极简,但技术含量极高,未来感十足
- Author:GrowGoodGalaxy
- URL:https://growgoodgalaxy.vercel.app/article/26a2174f-6f34-80ec-89f8-d68086f346e6
- Copyright: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,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, adopt BY-NC-SA agreement.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!